驼背里藏着智慧的外婆-写人作文1
一个阳光暖暖的下午,上完课后,来到百里外的外婆家,在那儿度过了幸福快乐的几个小时。
外婆出生于1934年,中国历史上饱受欺凌,内忧外患的岁月,她出生贫苦,三岁时候没了妈妈,在风餐露宿,寄人篱下中度过了童年、少年,一生共养育七个孩子。记忆中每到过年,外婆家总是济济一堂,大人小孩分几桌吃饭,那时候外婆是最忙的,也是最乐呵的,大家庭几十口人,是她常常引以为豪的。
得知我要过去,老人家高兴了一下午,在路口也巴望了一下午,车马劳顿过后已接近傍晚时分,终于到了。一声“外婆”,早已把老人家乐呵得像个孩子。激动地上前拥抱,外婆的背略驼,不敢用力,但她的怀抱还是小时候那么温馨,我还是那个偎在她胸前的快乐丫头。兴许,在她那里,我永远都还是个孩子,一个简单快乐又幸福无比的孩子。
小时候,我家离外婆的老屋只有几里路,稍大一点后,遇上星期天,我们姐妹仨会步行过去。在那里,我们常享受着“贵宾”式待遇:坛子里乳白色的猪油,外婆挖出一大块来给我们拌饭,喷喷香;吊半空篮子里的馓子,抓上一大把给我们泡上茶,再奢侈地加上一勺白糖,美味极了;口袋里还不忘给我们塞上几片卷干,嚼一口咯嘣响。后来初中时候住校,每逢周五放晚学时,外婆都会站在田头张望,等待我和弟弟。晚风拂过,吹过她那翘起的鬓发;余晖夕照,拉长外婆硬朗挺拔的身子,路边绿油油的麦苗换过一茬又一茬,初中三年,那里是我和弟弟回家的中转站,也是食堂,每次吃饱喝足后,蹬自行车的力气也似乎大了许多。
记得外婆家门前鱼塘边上是一块菜园。那里的酸筒瓜又大又肥,一口咬下去粉嫩滑溜;一不小心,抬头被吊在半空的蛇角子吓得够呛;外公种了几棵西瓜,不大,但圆鼓溜溜,香甜可口。屋后高大的杉木,门前偌大的鱼塘,塘边参差的篱笆,园子里种类繁多的瓜果蔬菜,傍晚时分,炊烟从屋后袅袅升腾,似舞动的白绫,缓缓攀上高高的林梢,飘向遥远的天际。这些在他人看来的寻常风光,于我们而言,却是怎么都赏不腻的多彩画卷,多少次梦里徜徉的曼妙风景,又多少次打湿了记忆,湿漉漉的一片。多年后读女作家萧红的文章《祖父的园子》,那份安闲恬淡而又悠长的岁月里,也有我的影子。
现在有时回娘家,还会绕路过去看看外婆的老屋,那三间青砖瓦房。高高的屋基地上留有儿时的阵阵欢声,斑驳的墙壁里留有成长的串串笑语,记得三舅在门旁养过一盆万年青,屋基边上还有个小花池,春天里姹紫嫣红,各色花互相挑逗。曾经白色的墙壁粉尘脱落,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油漆斑斑,绽开的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纹,好似外婆现在脸上遍布的皱纹。
岁月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四季,在回忆里亘古不变地轮回着。外公在十多年前离开了我们,外婆随后搬住到二舅所在的邻县单位附近,安享晚年直到现在。“再盛一碗”喝完一碗粥后外婆劝着;“再拿一个”吃了一个馒头之后,外婆还是竭力地劝着,可能是我小时候太好吃了,她总担心我吃不饱,现在还总是让我多吃点再多吃点。
晚饭过后,坐在桌前跟她老人家唠嗑,虽然年近九十,但她的精神状态很好,健谈还很可爱,丝毫没有这个年龄的老态龙钟。我出生时的接生婆,连人家的住处她还记得,老家附近的人名都记得一清二楚,说话眯眼的,脸上有麻子的,还是什么绰号的,她牵过的一桩桩好姻缘等,现在她还关心着对面单元的一位大龄姑娘,聚会时候还要替人家再关心关心,外婆谈得起劲,精神抖擞,激动时候还会站起来比划着。爽朗的笑声里有着一个个闪光的故事,稀疏的银发里藏着一个个暖心的回忆。卸下平时忙碌的工作和琐碎的家务,独享眼前这份简单快乐,真好!搭上穿越时光的列车,重温老人家过往每一个幸福知足的晨昏,温暖宜人的四季。
“和我姑嫂的几个都走得差不多了”“我马上也追她们去了,快了!”说着,外婆哈啦地笑起来,爽朗的笑声里带着千帆过尽的豁达。“外婆,你的记忆力真好,那么多事都还记得。”“开玩笑,哪个不说你外婆一肚子文化?”咯嘣的笑声里带着我们都懂的幽默。
知道我晚上还要走,老人家有点不大高兴了,当知道无法挽留的时候,她也很清楚,那个她印象中尾随身后的疯疯癫癫的丫头,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,也有许多她走不开的事。
真愿时光老人悠着点,慢慢走,有外婆在,我们永远都还是孩子,还是那个快乐简单又幸福无比的孩子。外婆略驼的背里藏着的似乎不是沧桑的岁月记忆,而是洞明的世事,练达的人情,还有经历岁月洗礼后的通透豁达,和生命达成的和解。
本文标题:驼背里藏着智慧的外婆-写人作文1